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中國史四
Chinese History (Ⅳ) 
開課學期
101-2 
授課對象
文學院  歷史學系  
授課教師
吳展良 
課號
Hist2002 
課程識別碼
103 20120 
班次
 
學分
全/半年
半年 
必/選修
必帶 
上課時間
星期二2,3,4(9:10~12:10) 
上課地點
普301 
備註
限學士班學生
總人數上限:88人
外系人數限制:18人 
Ceiba 課程網頁
http://ceiba.ntu.edu.tw/1012Hist2002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中國史四為歷史系的必修課程,範圍涵蓋明末至當代。課程的主要目標在於介紹這個時段中有關的重要研究、詮釋及史料,以求對於這個時段的歷史有一個大體的認識。因為包含範圍極為廣闊,相關的研究又極其豐富,為避免講授內容支離,本課程將集中在主導國族興亡與社會、經濟、文化大轉型的關鍵性議題,力求有一個較深入而全面的理解。在講授上,將以這些關鍵議題為中心,盡力搜求有關的最好研究,透過講授與討論,建立基本的理解架構與模型。另外,也將要求學生閱讀重要的相關研究與史料,參與兩週一次的小組討論,鼓勵課堂提問與討論,以求深入瞭解這些重大問題的關鍵環節與性質。 

課程目標
使學生對於中國明末至當代的歷史有關的重要研究、詮釋及史料有一個大體的認識。並對於影響國家興亡與社會經濟文化轉型的關鍵性議題,有一個較全面的理解。 
課程要求
1. 課前閱讀
2. 課堂參與:上課、分組報告、提問及參與討論
3. 分組報告:每人參與一組,每組約5人(鼓勵外系與本系同學合組)。每學期上台做研究整合或研究型報告一次,並需提出書面之報告(約5000字)。每次報告約30分鐘。
4. 平時作業:形式分為研究整合、閱讀摘要、史料解讀及書目解題。每四週選一主題,一學期應選擇四個主題各作1000字左右的作業。(可與分組報告結合)
5. 期末研究報告:請就本學期所授主題,擇一撰寫一篇約4000至6000字左右的讀書報告。
6. 作業與報告說明:
*研究整合:以問題為中心,根據有關的重要研究(需詳細注明出處),整合出自己對此問題的理解。(困難度高,不限字數,可加分)
閱讀摘要:選擇重要論述,摘出該研究的問題意識、觀查角度、論述依據及主要看法。
史料解題:需說明該項史料主要內容,並請嘗試解讀該史料與講題之間可能的關連。
書目解題: 請依課程主題,選擇至少五項論文或專書,並扼要說明各研究的問題意識、觀查角度、所用史料及主要看法。
期末研究報告: 請選擇一個主題,從至少四篇重要研究對此主題的探討,並同時參照史料,建立對此問題的初步詮釋模型,並作檢討反思。
凡發現抄襲者,以零分計。
其他:請參照課程網站作業區作業說明。
7. 作業繳交:所有平時作業均請繳交紙本及電子檔。請在課堂上、上課之前交紙本作業,並請於前一週週日晚上12點之前上傳電子檔於 Ceiba 課程網站作業區。遲交扣30%, 遲交三日扣50%,一週之後不能再交。
8. 期末報告繳交日期:2013年6月18日。請於當天上午10:30-12:00於教室繳交紙本作業,並請於當天晚上12點之前上傳電子檔於 Ceiba 課程網站作業區。遲交扣20%, 遲交三日扣40%,一週之後不能再交。
9. 期末作業可以提前繳交,同樣請交紙本和上傳作業電子檔。
所有平時作業均可於修改後再交,但最遲請於2013年6月18日繳交。
生病(請附證明)或有特殊困難者,可向老師申請緩交。
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 
指定閱讀
授者自選教材 (見Ceiba)
郭廷以,《近代中國史綱》(香港:香港中文大學,1979)。
張玉法,《中國現代史》(台北:東華書局,2001增訂版)。
李劍農,《中國近百年政治史》(台北:台灣商務館,民國75)。
蔣廷黼,《中國近代史》(香港:香港三聯,2001)
王檜林主編:《中國現代史》(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)。
史景遷(Jonathan D Spence)著,溫洽溢譯,《追尋現代中國》(台北:時報文化公司,2001)。
胡繩:《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》,人民出版社1981年。
陳旭麓:《近代中國八十年》(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)。
蕭一山,《中國近代史概要》(台北:三民,1964)。
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、胡繩主編,《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》(北京:中共黨史出版社,1991)。
陳永發,《中國共產革命七十年》(台北:聯經出版事業公司,民國八十七年)。
Fairbank, John K.(ed.),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China, (Cambridge: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, 1978-)
Eastman, Lloyd E. The Abortive Revolution : China under Nationalist Rule, 1927-1937 . Cambridge, Mass. :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, 1974.
 
參考書目
參考書目一:
A. 基本史料
張玉法編著,《中國現代史史料指引》(台北:新文豐出版公司,2000)。
蔡尚思主編,《中國現代思想史資料簡編》(杭州:浙江人民,1983)
孫文,《三民主義演講本》
毛澤東,《毛澤東選集》(北京:人民,1966)

B. 重要研究
徐中約,《中國近代史》(香港:中文大學出版社,2003)。
錢端升,《中國政府和政治(1912-1949)》
張玉法,《中華民國史稿》(台北:聯經,1998)。
陳紅民主編,《中華民國史新論》-經濟、社會、思想文化卷(北京:三聯書店,2003)。
陳謙平主編,《中華民國史新論》-政治、中外關係、人物卷(北京:三聯書店,2003)。
錢實甫:《北洋政府時期的政治制度》(中華書局,1984年5月)。白鋼主編:《中國政治制度通史》第十卷清
代(人民出版社,1996年12月)。
張玉法:《近代中國民主政治發展史》(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,民國88年7月)。
小野川秀美著,林明德、黃福慶譯,《晚清政治思想研究》(台北:時報文化出版社,1982)
王栻,《維新運動》(上海:人民,1986)
夏東元,《洋務運動史》(上海:華東師範大學,1992)
桑兵,《庚子勤王與晚清政局》(北京:北京大學出版社,2004);《晚清學堂與社會變遷》(台北:稻禾出
版,1991)
張玉法,《清季的立憲團體》(臺北:中研院近史所,1971)。
張玉法,《清季的革命團體》(臺北:中研院近史所,1982)。
張朋園,《中國現代化的區域研究:湖南省(1860-1916)》(台北:中央研究院近史所,1983)
湖南史學會編,《辛亥革命在湖南》(長沙:湖南人民出版社,1984)
湯志鈞,《戊戌變法史》(北京:人民出版社,1984)
張玉法,《辛亥革命史論》(台北:三民書局,民國八十二年)。
張玉法:《民國初年的政黨》(臺北: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專刊(49),1985年版)。
Ch'en, Jerome, Yuan Shih-kai (Stanford, Calif. :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,
1972).
Stephen R. MacKinnon. Power and politics in late Imperial China : Yuan Shi-kai
in Beijing and Tianjin, 1901-1908. Berkeley :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,
c1980
陳志讓,《軍紳政權:近代中國的軍閥時期》(北京:三聯書店,1980)。
Ping-ti Ho. The ladder of success in Imperial China : aspects of social
mobility, 1368-1911. New York : Da Capo Press, c1962
Skinner, G. William, ed. The City in Late Imperial China. Stanford, Calif.:
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, 1977.
李澤厚,《中國近代思想史論》 ( 台北: 三民書局, 1996)
李澤厚,《中國現代思想史論》 ( 台北: 三民書局, 1996)
郭湛波,《近代中國思想史》(香港:龍門, 1973)
王汎森,《中國近代思想與學術的系譜》(台北:聯經,2003)
王爾敏,《中國近代思想史論》《晚清政治思想史論》
王爾敏,《晚清政治思想史論》(台北:台灣商務,1995)
林毓生,《政治秩序與多元社會》(臺北:聯經出版事業公司,1989)
郭湛波,《近五十年中囯思想史》(上海:上海古籍, 2005)
吳展良,《中國現代學人的學術性格與思維方式論集》(台北:五南,2000)
錢穆,《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》(台北:台灣商務, 1937初版,1957再版)
汪暉,《中國現代思想的興起》(北京:三聯,2008)
賀麟,《當代中國哲學》(台北:宗青, 1978重印)
馮友蘭,《中國哲學史新編第七冊》(台北:學海,1991翻印)
周陽山等編,《近代中國思想人物論》(台北:時報文化,1980)
周策縱等,《五四與中國》(台北:時報,1979)
Chang, Hao. Chinese Intellectuals in Crisis. Berkeley: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
Press, 1987.
Dirlik, Arif. The Origins of Chinese Communism. New York: Oxford UP, 1989.
Furth, Charlotte ed. The Limits of Change. Cambridge, Mass.: Harvard UP, 1976.
Meisner, Maurice. Li Ta-chao and the Origins of Chinese Marxism. Cambridge,
Mass.: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, 1967.
Schram, Stuart. The Thought of Mao Tse-tung. New York: Cambridge University
Press, 1989.
Schwartz, Benjamin ed. Reflections on the May Fourth Movement: A Symposium.
Cambridge, Mass.: Harvard UP, 1972.
Lin, Yu-sheng. The Crisis of Chinese Consciousness. Madison: University of
Wisconsin Press, 1979.
Starr, John Bryan. Continuing the Revolution, Princeton: Princeton UP, 1979.

參考書目二:
中國近代現代史論集編輯委員會,《中國近代現代史論集》(台北:商務,1986)
耿雲志主編,《近代中國文化轉型研究叢書》,四川人民出版社2008年
鄭師渠總主編,《中國文化通史》(晚清、民國卷),
耿雲志等,《西方民主在近代中國》, 中國青年出版社2003年1月
吳雁南主編,《中國近代社會思潮》(4卷),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年
錢宏等編,《國學大師叢書》(南昌:百花洲文藝,1992~ )
Chang, Hao. Liang Ch'i-ch'ao and Intellectual Transition in China. Cambridge,
Mass.: Harvard UP, 1971.
Chow, Ts'e-tsung. The May Fourth Movement. Cambridge, Mass.: Harvard UP, 1960)
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
No.
項目
百分比
說明
1. 
出席與提問討論 
15% 
 
2. 
平時作業 
20% 
 
3. 
分組報告 
10% 
 
4. 
期末報告 
25% 
 
5. 
期末考試 
30% 
 
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
第0週
2/18  課程參考書目(持續修訂中) 
第1週
2/19  導論 
第2週
2/26  明代的立國方式與明中葉以降的變局 
第3週
3/05  清代的開國格局 
第4週
3/12  盛清的政教、社會與文化 
第5週
3/19  清中葉的內部問題與民變 
第6週
03/26  西力入侵與中國的反應 
第7週
4/02  同治中興與自強運動 
第8週
4/09  變法與革命 
第9週
4/16  民初政局與軍紳政權 
第10週
4/23  新文化運動與五四運動 
第11週
4/30  孫中山、國民黨與北伐建國 
第12週
5/07  早期自由主義、社會主義及共產主義運動 
第13週
5/14  民國時期的社會、經濟與文化 
第14週
5/21  內戰、抗戰與國共決戰 
第15週
5/28  毛澤東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 
第16週
6/04  從大躍進到文化大革命 
第17週
6/11  改革開放時期 
第18週
6/18  期末考